当前位置:首页爱问宝典

现代丧葬仪式及程序 丧事具体流程

作者:生活百科 时间:2023年09月12日 阅读:1 评论:0

大家好,感谢邀请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现代丧葬仪式及程序的问题,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,也没有关系,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就开始吧!

本文目录

  1. 葬礼形式有哪些
  2. 办理丧事的流程
  3. 丧事具体流程

葬礼形式有哪些

1、土葬

土葬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丧葬方式,它也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殡葬方式,流行沿用了上下几千年

2、火葬

火葬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,然后安置在骨灰盒中、埋于土中。自二十世纪开始,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,以节约土地资源。

3、海葬

海葬则是将骨灰撒入大海,这被认为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,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。这样的葬礼将有利于土地的保护,也有利于国家风俗习惯的变化。

4、天葬

天葬即将尸体运到指点地点,让兀鹫吞食,这是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,被认为它会把死者的灵魂带到天堂。

5、塔葬

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,是藏族中最为高贵、最高待遇与最高规格的一种葬式,其又称灵塔葬。一般来说,活佛升天或圆寂后,葬礼就会以这种方式进行。

6、树葬

在中国古代,只有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才普遍采用这种丧葬方式。然而,在现代,树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形式,就是把死者亲属的骨灰撒在树下。

7、悬棺葬

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。即人死后,亲属殓遗体入棺,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,或放置在悬崖洞、裂缝中,或部分悬吊在悬崖表面,往往险峻险峻,无从攀登,悬置的越高,就代表越尊重死者。

8、洞葬

洞葬起源于苗族,人死后几十个人抬着棺木前拉后推,将沉重的棺木送进半山上的亡灵洞中,然后一起转身离开。谁都不能再一次回首逝者,而且谁也不能再走进安息之所

?

办理丧事的流程

办理丧事一般程序:

一、开据死亡证明:

正常死亡的遗体凭医疗卫生部门所出据的“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”,五保户或故于家中的老人可凭居委会、村委会出据的死亡证明,到就近的医院换取医疗机构出据的死亡证明。

非正常死亡者或无名尸,凭区县公安、司法部门出据的死亡证明办理火化手续。

二、联系丧事业务点:

家属来人或打电话请与殡仪服务中心联系,确定丧事的时间,选定殡仪馆,预定殡仪车、告别室等事宜。

三、接送遗体:

办理丧事当天,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、地点等候殡仪车,同时携带好死亡证明。

四、在殡仪馆:

举行告别仪式,火化遗体后,挑选骨灰盒,最后交纳丧葬费用。如若当日取走骨灰需提前声明。

包括:骨灰堂、壁式安葬、骨灰深葬、骨灰林、墓地、骨灰撒海

六、祭奠事项:

每年清明前后是传统的祭奠时节。其他时间如春节、鬼节以及死者生日、逝世周年等等都可以祭奠。

丧事具体流程

一、入殓

人死后由直系亲属为亡人穿上送老衣。在脚踝处用麻绳绑一下,口内含一块玉石或一枚钱币。然后放入棺木内。棺木内铺黄色褥子,亡人上边盖白色被子,寓意为:铺金盖银。亡人头枕山形枕头,脚下放一个河流形状的物品,寓意为:头枕山,脚蹬河。亡人身下有7个钱币和7朵子棉,寓意为:为下辈子孙留子留财。入殓后棺木前点一盏灯,灯到亡人入土前不灭,寓意为:长明灯在,希望亡人还能复活。长明灯点亮后由亡人的女儿(有几个女儿的话由长女)在棺木前焚9斤9两(9斤9两寓意为:多)草纸(草纸寓意为亡人在阴间花的钱)。焚过的纸灰用亡人生前穿过的裤子装起来,等亡人入土时背到坟地。

注:如果夫妇双方亡一人送老衣为三件,夫妇双方都亡故为四件(送老衣不含裤子)。

二、报丧

人亡故后的当天由本家直系或旁系人员持报丧帖(也称讣告)通知亲属(亲戚)。被通知到的亲属第二天上午来吊唁。在报丧人员通知的时候,到了客人家门口是不能进家门的,站在门口把主人喊出来,向其简叙事情并把报丧帖递给对方。现在简办的也有只口头通知不带报丧帖的。不过显的不够隆重,礼数上有所欠缺。

三、灵棚

人亡故后的当天,入殓完毕以后,在棺木所在的房屋门口搭一座灵棚。灵棚一般宽3-4米,高2米多点。棚内中间挂一帘子,帘子上中间有一个“奠”字,左右有一幅对联。帘子前面放一桌子,上面有亡人的照片和一些贡品、香烛。灵棚的左右两边也有一幅大的对联。搭好灵棚后,男孝子坐在灵棚内桌子的两侧,女孝子在灵棚后边的屋内,坐在棺木两侧,寓意为:守灵。

四、客人吊唁

客人接到报丧帖后,第二天上午前来吊唁。客人来时女的要哭路,即从进村开始哭,一直哭到灵棚内,女客人不在灵棚前祭奠,直接进屋内,坐在棺木周围。男客人不用哭路,直接到灵棚前祭奠,关系比较近的男客人如:女婿,外甥等在灵棚前要哭一阵子,等执事人员劝阻后,在灵棚内面对亡人照片四叩首。来吊唁的客人根据关系按五种孝服做出孝衣。

客人来吊唁时,要带鞭炮,草纸等物品。在进入灵棚所在的院内前由亡人的家属内年龄(12-16岁)和辈分较小的人跪接。

在客人吊唁时,一般灵棚前(靠右方站着)会有三个男执事人员,在客人来到灵棚前喊:灵前焚纸,家亲祭奠,孝子致哀。客人祭奠完毕后喊:孝子叩谢。孝子在客人祭奠时要陪哭,客人祭奠完毕后听到喊孝子叩谢时要对客人磕头以表谢意。

客人祭奠的一般程序是,在灵棚前站定,先对灵棚前的执事人行打躬礼(执事人同时回礼),然后先对灵棚内的亡人行打躬礼,再行四叩首礼。叩首完毕,起身站定,再对亡人行打躬礼。转身再对执事人行打躬礼(执事人同时回礼)。

五、辞灵

在亡人出殡的头天下午,亲友会再次来吊唁,来时带上贡品、纸箔等,这次的吊唁称辞灵,贡品称辞灵贡。吊唁程序同前时一样。

六、出殡(抬亡人进祖坟的过程)

亡人出殡的头天晚上,孝子会请来吹鼓乐队,在办丧事的院落前打台演出。这是旧时做法事的简略形式。

在出殡前,有一个封棺仪式。仪式内容为:客人到齐后,要让客人看一下亡人的遗容,在瞻仰遗容前孝子要对亡人静面(即用清水为亡人洗脸,一般都是走一下形式)。如果亡者是女的,要让女方的直系亲属(俗称娘家人也称外戚)先看。如亡者是男的,要让男方的叔伯兄弟(称内亲)先看。亲属看过后,由杠会(另注)的人封棺,也称钉棺。

在封棺前,由孝子沿着棺木转一圈,并且往棺木内摸一下,摸的对象是入殓时放进去的子棉和钱币,不管是否摸的出来都是摸一下,寓意为:留子留财。

封好棺后,在杠会人员抬起棺木以前,由长门长媳拿笤帚把棺木上事先放的一些杂粮扫到一个容器里(寓意为:给后辈留下粮食)。

以上进行完毕后,由杠会人员抬起棺木(在杠会人员抬起棺木出门的时候,孝男孝女要放开声音痛哭,以表示对亡者的留恋。)从屋内抬到院落前事先准备好的架子上(架子俗语叫仪杠),棺木的上面罩上用纸糊好的罩子或玻璃罩子。仪杠分大杠和小杠,大的一个角4个人,共有16个人抬,小杠一个角2个人,共有8个人抬。棺木往架子上放的时候,棺木的大头要朝着去坟地的路,称头前脚后。

棺木在仪杠上放好以后,男孝子站在仪杠的前面,女孝子在仪杠的后边。在起殡前,有亡人的长子(长子不在由长孙代替)在仪杠的前面摔盆,所摔的盆是灵前焚纸的盆,摔的时候里面放几个馒头(俗语叫老盆)。一般要摔烂,如果没有摔烂,杠会的人会用棍子捣烂。

在去坟地的路上,男孝子走在灵柩的前面,女孝子走在灵柩的后边。在男孝子和灵柩中间,还有一座主楼。主楼是木质的,里面有空间(前面没有门),放着亡人的照片,前面摆放着几种贡品。主楼一般放在一张大桌子上,有四个人抬着走在灵柩的前面。有时候在路上会有村里的德高者(现在有专业做祭奠的)对亡者进行祭奠,祭奠者是面对主楼进行祭奠的。当有人祭奠的时候,走在前面的男孝子要回身,面对灵柩跪下或者趴下哭泣。在灵柩后边的女孝子,亡人的女儿和儿媳走在前面,儿媳会用手拉着灵柩(俗称捞灵)。后边根据亲疏关系依次后排。

出殡的时候,男女孝子身穿事先根据亲疏做好的各种孝服,前三种孝服称重孝,不但要穿孝服,腰里要系上麻绳。男女孝子手里都拿着哀杖(用白纸裁成毛边,一圈一圈逐次糊到棍子上)。

亡人的外甥要抗幡。幡的宽度约3寸,长4-5尺,用白纸做成。挂到一根柳树枝上(现在也有用高粱杆代替的)。幡的上面写着:东极太乙真人令金童玉女引领先考(妣)早升仙界。

七、入土

在出殡的当天早上,有杠会的人去亡人的坟地挖墓坑(也叫打墓坑),墓坑宽5尺,长7尺。在挖墓坑前,先由亡人的长子在准备挖墓坑的地方四个角用铁锹各挖一下,寓意为亡人的子嗣亲自动手开的墓坑。

在去坟地挖墓坑的时候,要带上香烛、纸箔、鞭炮等,到坟地后要给坟地内原有的坟墓(也叫祖坟)每一个都点上香烛纸箔,寓意为告知祖灵又有新人入坟,希望接纳的意思。

如果夫妇双方一方已经早亡故,后亡者的墓穴应该挨着前者,挖墓坑的时候一边要挖出前者棺木左边或右边的木板。这种情况叫合葬。

灵柩走到坟地后,由杠会的人把棺木放到墓坑内,棺木的走向一般是头朝西北,脚朝东南。具体的走向都是由看风水的人根据亡人坟地的情况制定的。放好棺木后,执事人会喊来孝子,让孝子看看棺木放的位置是否合适,如果孝子没有异议,由孝子围着墓坑的四个角先埋四下,寓意是由孝子亲手埋葬的。也有让长媳围着四个角各抓一把土,用身上穿的孝服包好,然后头也不会跑回家里,放到大门后边(放好土就不用再去坟地了)。这些进行完毕后,由杠会的人迅速把棺木埋好,埋好后坟墓的形状是四方形的。在杠会的人埋土的时候,孝男孝女要在坟前痛哭以示留恋和伤心。

坟墓整理好后,把外甥抗的幡插到亡人脚的位置(称坟前)。然后在坟上放一个花圈。入土仪式完毕。

注:杠会是从本村找一些年轻力壮的人,帮助亡人家属办理丧事。一般有20—30个人。

OK,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 现代 丧葬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wenyiwen.cc/life/315b7cf3c491.html

文章来源:生活百科
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相关推荐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热点阅读
  • 随机阅读
推荐模块A
站点信息集合

网站首页 · 投稿须知 · 版权声明 · 免责声明 · 炒股神器 · 抖音课程 · 百科生活

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,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内容转载、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。

Powered By 生活百科 皖ICP备2022001275号-6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、举报、投诉及建议等,请发E-mail:60 30 96 37 0#qq.com